“思想史视域中的中国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1109日至10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主办的“思想史视域中的中国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顺利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湘潭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苏州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参与会议。

 

         

1-与会学者合影  

9日上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文明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清华大学的宗教学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二十世纪上半叶,在清华执教的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吴宓等人都很重视宗教。比如吴宓认为西方文明的主干是希腊传统和希伯来传统,中国文明的主干则是儒佛传统。而陈寅恪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作审查报告时,也特别强调儒佛交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清华大学哲学系复建以来,在王晓朝、田薇、朱东华、圣凯、瞿旭彤诸位老师的推动下,宗教学学科已经形成了重视比较宗教学和宗教对话研究的特色。感谢各位嘉宾参与本次会议,支持清华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学科的建设。  

   

2-唐文明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圣凯教授主持会议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志刚教授作题为“重建‘中国宗教研究方法’——从思想史视域中的‘宗教概念暨宗教观’发微”的主旨演讲,指出由欧美学者主导的宗教研究方法论是基于西方宗教历史和问题提出的,不足以甚至不适于解释中国宗教,呼吁从宗教概念和宗教观出发,建设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北京大学哲学系李四龙教授作题为“论中国宗教研究的多维动态坐标”的主旨演讲,提出官方宗教与民间宗教、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关系是研究中国宗教的平面坐标系,跨学科的中国宗教研究则是中国宗教研究的第三维,并且是动态的第三维。湘潭大学碧泉书院陈明教授作题为“儒教的历程”的主旨演讲,以《论衡·超奇》中的“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董仲舒”为引言,叙述从文王、孔子、董仲舒、朱子到康有为的儒教发展脉络

 

   

3-张志刚教授演讲  

   

   

4-李四龙教授演讲  

 

   

5-陈明教授演讲  

会议研讨环节持续两天时间,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宗教的思想史研究方法和思想史演进历程展开热烈研讨,针对儒家思想的宗教性、中国基督教与景教思想、佛教观念史与制度史、诠释学视野中的本体与主体关系、道教经典文本思想、儒佛道及基督教的历史争端等问题进行论文发表与讨论。  

9日的研讨中,北京大学哲学系孙尚扬教授(王坤博士代发言)对朱东华教授的新作《唐代汉语景教文献义理研究》在宗教本土化方面的创见予以高度评价。清华大学哲学系圣凯教授阐述佛教观念史的方法论传统及其当代学术意义。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周伟驰研究员对五口通商以前的基督新教汉籍作俯瞰式介绍。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张晚林教授以《中庸》为核心探讨儒教对宗教性的确认。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韩思艺教授阐述利玛窦在基督教传播中的“合儒排佛”策略。北京大学哲学系王颂教授揭示章太炎《齐物论释》的佛教思想特色。清华大学哲学系田薇教授通过中西思想史的比较阐述主体与本体的诠释关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尹志华教授对道教经典《道体论》进行哲学解读。  

   

         

6-王坤博士、圣凯教授、周伟驰研究员、张晚林教授发言  

   

   

7-韩思艺教授、王颂教授、田薇教授、尹志华教授发言  

10日的研讨中,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兰芬教授揭示汤用彤玄学研究之中与宗教相关的一面。苏州大学哲学系吴忠伟教授基于唐宋变革论重新审视宋代天台谱系的建构。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陈永革研究员围绕“宗统”概念的意义解读佛教传承中的制度叙事。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周广荣研究员对宋元时代佛教与外部以及佛教内部的争端进行论述。清华大学哲学系朱东华教授以景教思想家景净为例说明景教思想“援佛入景”和“援儒入景”的特色。中山大学哲学系张清江副教授通过对朱熹“祝告先圣”的分析揭示儒教的宗教性。中南大学哲学系莫天成博士指出朱熹心论的特色在于心在超越之理与现实之气之间。清华大学哲学系王坤博士介绍了长青哲学对老子“三宝”的理解。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张宏斌副研究员论述儒家道德伦理与政治秩序的统一性。清华大学哲学系瞿旭彤副教授提出“重新宗派化”的基督教中国化发展路径。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提出思想史研究应当追求真理性、批判性与历史性。  

   

8-李兰芬教授、吴忠伟教授、陈永革研究员、周广荣研究员发言  

   

   

9-朱东华教授、张清江副教授、莫天成博士、王坤博士发言  

   

   

10-张宏斌副研究员、瞿旭彤副教授、唐文明教授发言、会议现场  

会议闭幕环节,圣凯教授作总结致辞。他代表主办方感谢所有在场师生,提倡继续高扬学术的批判精神。希望大家进一步完善本次的会议论文,最后共同推出《思想史视域中的中国宗教研究》论文集,以纪念这次难得的共同体生活。本次会议受到清华大学哲学系宗教学学科支持,有力促进了中国宗教各领域学者的思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