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伦理研究

伴随着现代世界日益突出的生存信仰和道德实践问题,在学术上展开宗教伦理的理论探讨和历史解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包括如何定位宗教,如何认识信仰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各大宗教或伦理传统,如何认识中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何读解和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断裂或承接等一系列根本和重大的问题。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如施莱尔马赫《论宗教》、蒂利希《文化神学》、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卢克曼《无形的宗教》、史密斯《宗教的意义与终结》等一系列原创性的宗教观;如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谢和耐《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白诗朗的《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姚新中的《基督教与儒教》、杜维明的《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何光沪、许志伟主编的《儒释道与基督教》等一系列宗教伦理与儒耶传统的比较研究。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关于宗教伦理学的理论建构还是跨宗教伦理传统的历史解读都还仅仅是开始,而这一切又有待于对宗教观理论做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与阐释。

主要研究方向

一是立足于抽象的普遍的层面,注重现代宗教观的研究和宗教伦理学的理论构思。现代宗教理论已有长足进展,出现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观念,比如终极关切论、信仰生存论、神圣宗教论、世俗宗教论、无形宗教论、宗教消解论等,这些理论关涉着如何理解人的生存本性、伦理传统以及现代人的意义世界和道德生活,需要深度开掘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将努力探索关于“宗教性伦理”的普遍的生存论解释。

二是立足于具体特殊的层面,关注各种宗教伦理形态,尤其是基督教伦理及其与儒家伦理的跨宗教伦理的比较研究。任何一种宗教文化传统不可能不同时是一种道德文化传统,同样,任何一种伦理生存体系也不会不是一种包含着宗教性信念的道德体系。就此而言,如何理解典型的宗教伦理形态基督教伦理和非典型形态儒家伦理这两大文化传统,不仅关系到对于各种不同的宗教伦理形态之间的异同性研究,而且关系到对于一般宗教伦理的性质的理论定位,更关系到在今天的生活实践中如何进一步理解和对待基督教传统,如何重读和重建中国的儒家传统,并使之在现代世界多元文化场景中以及种种困境中,绽放出和贡献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生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