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与中国宗教研究

景教即东方亚述基督教(Assyrian Christianity)或东方叙利亚语基督教(East Syriac Christianity),其使徒统绪直承宗徒圣多马、圣阿岱、圣马睿,是基督教历史上与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并驾齐驱的又一大思想传统。公元7世纪以降,景风东扇,极大丰富了丝路沿途的多元文化景观。期间景教流行中国,以至有法流十道、家殷景福之盛况。唐代景教大德阿罗本和景净,或载真经而驰艰险,或皓首译经、孜孜矻矻,终于开创汉语景学的风气。元季帝国雄强、疆域辽阔,景教(也里可温)流布四方、兴盛一时;更有大德司马和马可的西行伟业,显宗明义、究元决疑,殷殷然而远绍圣多马、圣阿岱的使徒统绪,因而又续写了一段传奇。明季天启年间,景教碑石重见天日,正式开启了中国景教研究这一专门学问。经过中外学者的前赴后继的努力,景教碑石的真伪考辩、碑文的著录和点校、碑文所述事件的历史背景考察、教派定性以及教义阐发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世纪景教敦煌文献、吐鲁番文献以及丝路沿途各地经幢墓志的陆续现世,又进一步促使景教研究成为国际显学。综观百余年来的汉语景学研究,多偏重于考据与辞章,在经学、神学、礼学之义理研究方面尚有欠缺。牛津大学博洛克教授(Sebastian Paul Brock)为当今叙语思想研究之硕学,他历数叙语文典的价值体现于圣经研究、教父学研究、礼仪研究、原始基督宗教研究、叙语诗歌研究等诸多方面。因此,东方亚述基督教(景教)历代文典的翻译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参与景教的义理研究和叙汉双重语境的比较研究,在多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上,考察景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对话和融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当前的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鉴镜。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成立之前,已先期获得诸位师友、同好之襄助,尤其是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杨熙楠总监、林子淳主任的诸多扶持,弥足珍贵。期间我们陆续邀请了早期基督教思想硏究、唐元景教研究、景教与中国思想比较研究等方面的中外学者三十余人来清华“无元讲坛”发表演讲,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景教学泽的源远流长,以及研究工作的任重而道远。我们不揣简陋,愿秉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