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下午,北朝佛教图像、信仰与思想研讨会暨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基金会(SSHRC)项目“佛教与东亚宗教研究”中国区启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文科处副处长段江飞,项目首席专家、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系教授陈金华、北京大学南亚系教授湛如、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我校美术学院教授李静杰等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哲学系副教授圣凯主持。
会议首先由陈金华教授介绍“佛教与东亚宗教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该项目计划用七年时间,对新发现的保存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的重要文本和视觉数据,作鉴定、分析和传播,由此而将东亚宗教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项目将各地研究者研究机构和学生联合起来,从事实地考察、开展主题工作坊,和举办国际会议,勘察重要的宗教实践场所和传播和维系宗教知识的重镇。项目重点放在长久以来以汉语言为载体和植根于汉语言文化圈的宗教知识的创作和传播。项目旨在创立一平台,致力于对文本与视觉数据作合作型、跨学科的分析,改变对东亚宗教的知识,也改变对其的认知方式。这一跨国界、跨领域项目的实现,有赖于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基金会(SSHRC)250万加元的拨款,以及来自主办方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和加拿大及世界各国二十余所合作机构高达1100 万加元的配套资金。该项目共有三大主题,分别是:科技革新——特别是交流技术与宗教修行及信仰之间的联系,特定经本的经典或伪经身份相关情况与对经典性要求的广泛影响,文本与图像以及长期内修行实践又是如何来定义这些分类的。
万俊人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该项目的重要性。他指出,佛教作为世界性宗教,发源于印度而弘扬于中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依然在中国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东亚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东亚宗教和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前沿问题。
段江飞在发言中强调,乐意看到并支持清华文科学者展开国际性、多学科、多元化的合作项目,并且对该项目的国际化合作、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田野调查等结合模式感兴趣。
与会学者对开展该项目的重要性及其计划进行评价,并且提出许多建议。
圣凯负责该项目中的一个子课题——“基于敦煌遗书、藏经、石窟、刻经等资料的北朝佛教综合研究”,并担任指导委员会委员(共7人)、田野调查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角色,他在会议总结发言中感谢与会各方对项目的大力支持,认为今后的佛教研究将会是文献、碑文与图像等交叉性、多元化的综合研究,需要从历史、哲学、宗教、仪式、制度、社会和政治等全方位审视新发现的佛教遗迹和敦煌文书。

21日晚上,陈金华在新斋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佛教的国际性格与商业精神》的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