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研究院简介
院长致辞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研究领域
中外伦理学比较研究
儒学研究
佛学研究
宗教伦理研究
景教与中国宗教研究
中法哲学与道德文化研究
政治伦理暨全球伦理研究
通知公告
通知
公告
动态新闻
科研与合作
科研项目
国际合作
学术出版
道德与宗教研究丛书
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研究丛书
公共儒学
其他
学术资源
学术专著
论文精选
联系我们
首页
研究院简介
院长致辞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研究领域
中外伦理学比较研究
儒学研究
佛学研究
宗教伦理研究
景教与中国宗教研究
中法哲学与道德文化研究
政治伦理暨全球伦理研究
通知公告
通知
公告
动态新闻
科研与合作
科研项目
国际合作
学术出版
道德与宗教研究丛书
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研究丛书
公共儒学
其他
学术资源
学术专著
论文精选
联系我们
动态新闻
首页
>
动态新闻
> 正文
追问正义:万俊人院长演讲(“人文清华”讲坛第四场)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6-21
点击数:
万俊人院长在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演讲“追问正义”
5月17日晚,“人文清华”讲坛第四场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如期开讲,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以《追问正义》为题作了精彩演讲,1000余名首都高校、中学师生现场分享了这场思想盛宴,并与万俊人教授进行了热情互动。
到底什么是“正义”?正义为何如此脆弱?9•11恐怖袭击、中东战争、中东欧难民、ISIS恐怖组织等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的正义?现代正义要靠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演讲中,万俊人教授联系身边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切身体会,生动阐述了他对于当代中国及世界诸多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索。
万俊人教授认为,正义之所以容易受到伤害,是因为人非上帝和圣贤,有着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在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永远完美无缺、刚正不阿。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一些例外的投机获利、例外豁免,将会直接影响到受害者对于恪守正义的动摇心理,比如公交车上逃票、交警或官员开车闯红灯等行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正和惩罚,就会使人们对于社会正义产生信仰危机,甚至引发极端事件。
千余名首都高校、中学师生聆听演讲
如何使正义不再脆弱?万俊人教授认为,一要靠制度的完善,二要靠公民的正义感。他说,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长,能创造出改天换地的不凡业绩,是因为人类有自我改进的能力,能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制度,使制度的操作更加公正有效,而公民的正义感“是判断社会道德温度的基本尺度”。他以当年发生在合肥市一辆公交车上的见义勇为公交司机被小偷杀害事件为例,公交司机见小偷偷窃老人钱包,大声制止,但被偷的老人面对凶徒抵在自己腰间的尖刀,却不敢承认被偷,致使公交司机被歹徒杀害,而车上的乘客竟没有一个人敢挺身而出。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冷漠?是因为缺乏了基本的正义感。只有当正义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正义才不再脆弱,人们的幸福感才会提升。
万俊人教授说,虽然当今社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应该对今天的中国充满信心。我们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300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GDP世界第二的经济奇迹,但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不可避免。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火车加速拐弯”的转型期,危险系数激增,风险加大,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社会不公、道德失范、贫富差距等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发展中付出的代价。现在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未来5年,实现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就是要弥补制度设计上的漏洞和偏颇,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全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万俊教授的演讲幽默风趣、深入浅出,会场里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掌声和欢呼声。演讲结束后,主持人就听众们提出的主要问题,邀请万俊人教授与大家交流互动。
最后,万俊人教授向大家提出倡议:“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做起,拒绝冷漠”,“每个人都成为正义的化身”,“让我们共同期待正义越来越坚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