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11月6日,应哲学系、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的邀请,著名华人学者、新加坡三一学院前院长钟志邦教授在哲学系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哲学系主任黄裕生教授、副主任唐文明教授对其来访表示欢迎,王晓朝教授、田薇教授、宋继杰副教授、朱东华副教授等参与组织和主持了钟志邦教授的短期讲学课程和专题学术讲座。钟志邦教授的密集课程和学术讲座,对哲学系相关学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钟志邦教授开设的短期密集课程为《通用希腊语导论》(Introduction to Koine Greek),通用希腊语是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时期通行于地中海文化圈的主要语言之一,是两希(希腊—希伯来)文明融合的重要语言—文化载体,历来受国际学界的重视。钟志邦教授在课程中先后讲解了通用希腊语的历史及学术地位、通用希腊语的基本语法现象、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时期重要希腊语典籍的概况。参加听讲的师生认为钟教授的课程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听后令人受益匪浅。哲学系师生及来自北京大学的部分师生选听了该课程。
讲学期间,钟志邦教授受邀于10月23日在哲学系“西方哲学工作坊”作了题为“论约翰的‘逻各斯(logos/道)’的哲理内涵”的专题学术讲座,宋继杰、田薇、朱东华等老师参与了相关问题的研讨。演讲中,钟志邦教授结合老子的道论和《吠陀》经典中的宇宙论思想,对约翰文本中的道论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与会师生们就约翰文本中的“逻各斯”与希腊古典哲学家的“逻各斯”之间的关系、道与言的译名关系、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系词及其时态变化的比较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钟志邦教授,新加坡三一学院前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大学文学士(1965)、英国牛津大学汉学硕士、爱伯丁大学哲学博士(1977)、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1984)。曾任中央电视台(CCTV)和新加坡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国际大专辩论会”评委。2014年北京大学“蔡元培讲座”和“汤用彤讲座”的主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