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儒家——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出版



作 者  |  田 薇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宗教哲学、德国哲学、比较哲学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年





内 容 简 介
《基督教与儒家——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以基督教和儒家为研究对象,在宗教哲学的层面上将二者作为两种“范型”纳入“宗教性生存伦理”的框架内,视为同一种宗教性生存伦理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思路和模式。宗教性生存伦理的观念以形而上学宗教性为轴心,指向以终极性为根据、以超越性为取向的人类普遍性本源性的价值生存秩序。在这一理论观念下,该书立足于基督教“圣经”及其现代神学的发展,依据儒家“四书”兼及其他思想文本,重新阐释了一系列关于儒家和基督教的基本而重要的话题,由此突破了世俗伦理与神圣伦理的习常划分,使儒家和基督教之间的截然分立在深层次上得以消解。
首先阐发基督教的上帝观和儒家的天命观。它们属于终极性和超越性的观念,对于人的存在本身具有本源性意义,也构成一切文化传统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根据,因此获得了神圣而至上的地位和价值。对此立足于生存论角度讨论了基督教传统上帝观的基本特征和现代上帝观的多元化图景,考察了儒家天命观的确立和演变,并以“四书”为据解读其特有品质。
其次阐发基督教的罪性论和儒家的善性论,它们分别体现着各自独特的人性观念。基督教的罪性论来自上帝创造与人类堕落的神人疏离框架,以圣经为据,以奥古斯丁和尼布尔为个案,立足于人的独特的生存处境和存在结构,从人性的双重性及其内在张力对罪性及其与自由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儒家性善论源于由天命而人性的天人一体框架,在以仁为天人之本、诚为天人之道、存天命以为性的思路中呈现为先验性善论取向。引据四书和《易传》兼及《荀子》将人放在天地人的大框架中以显现儒家何为人的宏观形象,并进入微观人性梳理儒家关于性善还是性恶的思想义理。
再次阐发基督教和儒家的超越之道,也就是他力拯救论和自力修养论。无论是基督教按上帝形象造人,还是儒家存天命以为性,由于背离上帝之罪性的神学预设和完成天命在身之使命的道德信念,二者都构成了何以超越自身有限性的问题。对于基督教来讲,恩典-启示-信仰-再生是上帝拯救路上的决定性链条;对于儒家来讲,尽心-知性-知天是自力修养成德成圣路上的决定性链条。
又次阐发基督教和儒家关于爱的观念,即神爱观和仁爱观。爱在宗教性生存伦理秩序中具有原初先在的存在论意义,是一种涵容和消解了否定性的自身肯定性的东西,意味着神人或者天人之间、人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其存在和关联的本源性质是情性的。通过解析基督十字架之爱和舍勒、尼布尔关于爱的现代重释,论述了基督教的神爱是一种以爱承负恶的绝对范式。儒家仁爱在本质上也是一个涵盖天地人的形而上学宗教性观念,是一种基于亲亲又超越亲亲的普遍之爱;在实现路径上采取了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从人到物、直至天地的次第性模式。
最后阐发基督教和儒家关于永恒希望的观念,即永生的盼望和不朽的追求。人是一个时间中的存在者,生命的有限性把人抛到了虚无还是永恒面前,这是一个有关终极关切的问题。为此讨论基督教传统终末论关于死亡与复活的基本观念,审理现代终末论关于永恒希望的重构。不朽的追求则是儒家的在世关怀,在搁置来世信念的前提下,从今生而非死后求取“活”的永恒意义和不朽价值,三不朽与血脉相传是其典型体现。



目  录

导论

一、“宗教性”与“宗教性生存伦理”的观念

二、“宗教性”观念的思想史资源检要

三、儒家作为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一个范型

四、基督教和儒家的观念构架

第一章  基督教的上帝观和儒家的天命观
第一节 基督教的上帝观:从传统观念到现代重构
一、传统上帝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神人关联模式
二、现代上帝观的多元化与神人关联的多向度
第二节 儒家的天命观:从以德配天到与命与仁
一、天命观的确立:天命靡常与以德配天
二、与命与仁和立命存性:天人之际的存在境界
第二章  基督教的罪性论与儒家的性善论
第一节 基督教的罪性论——人神疏离和人的自由
一、人性的两重性与疏离上帝的罪性
二、罪与人的自由:精神超越的悖论
第二节 儒家的性善论——由天命而人性
一、天地境界中的人:自然化生的道德人格形象
二、天赋善端:人性与兽性之别
第三章  基督教的拯救称义论与儒家的修养成圣论
第一节 基督教的拯救称义之路——他力与信仰
一、拯救的他力性和罪中的无能性
二、在信仰中领受恩典而重生为义
第二节 儒家的修养成圣之道——自力与良知
一、基于良知的道德自力:原始善性和天命的回归与开显
二、圣人之境:由知心性到事天命
第四章   基督教的神爱观与儒家的仁爱观
第一节 以爱承负恶——基督教神性之爱的绝对模式
一、神性之爱的俯身性和给予性:十字架上的绝对范式
二、爱的精神超越性本质:现代处境下的意义重释
第二节 推己及人——儒家人性之爱的次第模式
一、仁爱在天人之间:仁者人也与生生谓仁
二、由近及远的仁爱之道:亲亲—仁民—爱物
第五章  基督教的永生盼望与儒家的不朽追求
第一节 永生的盼望—— 基督教的终末论
一、死亡与复活:传统终末论的基本思想观念
二、由未来开启现在:现代末世希望的多维面向
第二节 不朽的追求——儒家的在世关怀
一、一而不分的人生世界:从活着出发的生存立场
二、不朽的观念:历史记忆一血脉相传—天人合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