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系列讲座第26讲举办

202333日下午3时,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系列讲座第26讲于人文楼B102室举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袁莎以当前我国宗教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主题展开分享,本场讲座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圣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中文系沈卫荣教授出席,相关专业学生参与讲座。

袁莎副院长从我国不同时期的宗教工作理论、工作方针,工作实践三个方面,来探讨当前我国宗教工作理论研究的已有成果,以及我国宗教实践在当前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

讲座嘉宾袁莎副院长

通过分析我国宗教工作理论发展脉络,袁莎副院长重点讲解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主要领导人的宗教工作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就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提出了新概括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工作理论的理论体系。当前我国已经把对宗教事务治理从政策制定、制度保障、依法依规,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围绕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袁莎重点解读了习近平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概括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对待宗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宗教理论和工作实践的立场观点方法。

讲座现场

在谈到我国宗教工作的实践探索时,袁莎副院长从宗教研究学术交流和宗教界人士培养两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国际领域宗教接触与对话,提升我国宗教的形象;对宗教界人士的培养需要宗教界、学界、政府部门三方共同发力,这样不仅能有效落实政策,也能提升宗教界人士的整体素质。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袁莎就同学们提出的不同宗教信仰中国化的问题、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宗教现象等问题作出详细解答。并与在场师生展开热烈讨论。

讲座参与人员合影